《渚山堂词话》


作者陈霆,明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为刑科给事中,亢直敢言,以师道自任。因忤逆刘瑾,被贬判六安州。复出后,官至山西提学佥事。后隐居渚山40年,著述百余卷。今有《水南先生稿》、《两山墨谈》、《山堂琐语》、《唐余纪传》、《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等传世。他“工于词,论词较诗为确”(《吴兴丛书跋语》)。《渚山堂词话》共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它“持论多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它“较胜其诗话”。作者主张创新,反对因袭、强和古人,但对模拟并非一味地反对,他讥讽“虽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为“偷句”,对“字语虽近,而用意则别”的做法则予以肯定。作者注重人品与词品的关系,对文天祥、张安国等人的爱国词作,给予高度评价。作者对词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将词的起源上溯到南北朝。对于词人词作的品评,常常有独到之见。在词的创作、鉴赏方面,作者亦有独到之见,认为“词令虽小道,至论高处,正未易之耳”,要求读词,要从整体把握,忌断章取义。另外,《渚山堂词话》对宋元明传闻轶事、佚篇断句广事收录,使一些未见于他处者,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人研究词和词的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渚山堂词话》的不足,主要在于它重在引述,论说不够,有些评说也欠中肯。《渚山堂词话》的主要版本有沈肖岩抄本、八千卷楼抄本、藕香簃抄本、《四库全书》本、吴丛书本、赵叔雍校嘉靖本、《词话丛编》本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