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谦(1620—1670),清初文学家。字志矜,号东江,仁和(浙江杭县)人。年少聪颖,6岁能分辩四声,长大后更加勤奋好学,对诗词古文均有造诣,最后归隐于临平东乡。与柴绍炳、毛先舒皆对音韵学有所研究,著有《东江词韵》,为时人所推崇。作诗初学晚唐温、李,复由盛唐转学汉魏,尤擅长于填词。著有《东江草堂》。为清初“西冷十子”之一。《填词杂说》一卷,共计31则,是一部着重谈论词的特点和作法的词论著作。沈谦论词,重视词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认为“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能使人“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况迷离,不能自主”。故其赞赏柳永词“能移我情”,称道周邦彦词乃“真深于情者”,认为李后主和李清照的词真挚动人,“极是本色当行”。此外,沈谦还为初学者指出作词要诀:“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对于词的结句,沈谦认为“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话,败矣”。要求词的结句当做到不即不离,含而不露,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通行本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