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随笔》


清人沈祥龙撰。作者曾在此书《小序》中阐明著书主旨:“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此书评词论词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针对性强。作者强调是为了学词而研究词的特点和规律,有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做到有的放矢。其二是典型性强。研究对象大都为著名词家,如秦观、苏轼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其三是理论性较强。作者一方面能对词人词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也能注重对词作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尤其是对词的起源,词的抒情言志特征,词的风格流派,词的创作表现方式,词的音律,词的语言诸方面进行论述,对于正确指导词的创作,欣赏,评论具有一定的作用。如他认为“词导源于诗”、词出于古乐府”、“《离骚》之旨,即词旨也”的论述,较好说明了词的起源和关系,阐明了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如他强调词的抒情言志的特征时指出“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以艺术真实性来要求和规范抒情言志,使抒情言志具有一定的正确导向。在论及情景关系时,他提出“情景双绘”主张“景中有青”“情中有景”。在论述词的风格特点上,他强调“词有婉约,有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并提出一些作词的具体方法,对择题、协律、审韵提出具体要求。此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晚清词坛发生过一定影响。通行本见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