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论》


清人张祥龄撰。张氏在这部论著中通过对词人词作的评论阐明了创作主张。首先他认为词的源流与诗有关,“诗至唐末,风气尽矣,词家起而争之”。词的发展既继承了诗的传统,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词,诗家之贼,差以毫厘,失之千里。”表明了词与诗不同,因而也具有与诗同样的价值和地位,“非谓诗之道大,词之道小,体格然也”。其次,他探溯词的发展变化原因,认为词体、词格的变化与时代、历史影响有关,“文章风气,如四序迁移,莫知为而为,故谓之运。”并指出时代变化,文学形式也发生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要文体,“故变其体格,独绝千古”。如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再次,他探讨了词人词作风格,并探索了风格形成的原因。他指出风格的发展变化:“词至白石,疏宕极矣。梦窗辈起,以密丽争之。至梦窗而密丽又尽矣,白云以疏宕争之。”他指出风格的表现不在字句,而在气骨,“不知选之者在气骨,非在选字”;风格的形式在于作者性情,“东坡不耐此苦,随意为之,其所立者多,故不拘拘于词中求生活”。最后他还对词的音律声调进行论述,表示对音律声调的重视。“词有定律,不能缅越,宋贤莫不确守成法。祥龄不解音律,然于上去字,未尝不谨。”张氏从这几方面论述了词的特点、作用和规律,其中不少真知灼见,对词作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词作理论的建设和创造。《词论》通行本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