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声起源


宋人张侃《拙轩词话》开篇谈词(倚声)起源的三种说法:首先引陆游自制“近体乐府”序称“倚声起于唐之季世”(即唐末);次引周文忠题谭该《乐府》“世谓乐府起于汉魏,盖由惠帝有乐令、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也”;三称唐元稹则以孔仲尼《文王操》、伯牙《水仙操》、齐牧犊《雉朝飞》、卫女《思归引》为乐府之始。然后谈作者自己的观点:“以予考之,《乃赓》载歌,《薰兮》解愠,在虞舜时,此体固已萌芽,岂止三代余韵而已?”“然乐府之坯,始于《玉台》杂体,而《后庭花》等曲流入淫侈,极而变为倚声,则李太白、温飞卿、白乐天所作《清平调》、《菩萨蛮》、《长相思》。我朝之士,晁补之取《渔家傲》、《御街行》、《豆叶黄》作五、七字句,《东莱》吕伯恭编入《文鉴》,为后人矜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