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本诗


这是近人陈洵对词的来源的认识。《海绡说词》曰:“诗三百篇,皆入乐者也。汉魏以来,有徒诗,有乐府,而诗与乐分矣。唐之诗人,变五七言为长短句,制新律而系之词,盖将合徒诗,乐府而为之,以上窥国子弦歌之教。谓之为词,则与廿五代兴者也。”陈氏在这则论述中强调了诗对词的兴起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认为词本于诗,《诗经》不仅是诗发展的源头,也是词发展的源头。词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音律性,这在《诗经》中就已表现出来,《诗经》是可以入乐的,往往是诗、乐、舞三者合一。后来诗的发展才将诗与乐分开来,但诗的音律性则都受到重视,尤其是唐代五律、七律对诗的格律要求甚严,因而影响了词的兴起和发展,使词的音律性特点表现得更突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