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人蒋兆兰对词的起源和价值的认识。《词说》曰:“《说文》云:‘词者意内而言外也。’当叔重著书之时,词学未兴,原不专指令慢而言。然令慢之词,要以意内言外为正轨,安知词名之肇始,不取义于叔重之文乎。至始乐府之名,本诸管弦。长短句之名,因其句法,并无关得失。独至诗余一名,以《草堂诗余》为最著,而误人为最深。所以然者,诗家既已成名,而于是残鳞剩爪,余之于词;浮烟涨墨,余之于词;诙嘲亵诨,余之于词;忿戾慢骂,余之于词;即无聊酬应,排闷解酲,莫不余之于词。亦既以词为秽墟,寄其余兴,宜其去风雅曰远,愈久而弥左也。此有明一代词学之弊,成此者升庵,凤洲诸公,而致此者实诗余二字有以误之也。今宜亟正其名曰词,万不可以诗余二字自文浅陋,希图卸责。”蒋氏在这条论述中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们对词的起源的四种说法:其一认为词乃“意内言外”,这是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词”的解说,还不是对于作为文体的“词”的具体解释,但“意内言外”已揭示了词的本质和特征。其二是认为词乃乐府,由乐府发展而来,指明了词的音律声调的特点以及对词与音乐关系的认识。其三是认为词乃长短句,抓住了词的语言结构的特点。其四是认为词乃“诗余”,既认为词乃诗之余绪,从而将词的重要性和独立作用忽略。蒋氏针对“诗余”说进行了反驳,认为“诗余”说造成的弊病不仅是使词轻于诗,从而成为诗的附庸,而且易使词趋于消极颓废的不良倾向中。因而他主张要为词正名,表达了蒋氏对词的来源、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