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山歌樵唱,里谚童谣,非无可采。但总不免俚俗二字,难登大雅之堂。好奇之士,每偏爱此种,以为转近于古。此亦魔道矣。(钟、谭《古诗归》之选,多犯此病。)《风》《骚》自有门户,任人取法不尽。何必转求于村夫牧竖中哉。”陈氏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指导,主张词的典雅、端庄的风格特色,因而他反对词向民间文学学习,认为民间文学形式太“俚俗”,不能登大雅之堂。陈氏这则议论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错误。其实词最初产生和发展于民间,不能轻易否定这种影响和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