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显言直言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不显言直言,而隐然能感动人心,乃有关系,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南唐李后主游宴,潘佑进词云:‘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熳。已失了春风一半。’盖谓外多敌国,地日侵削也。后主为之罢宴。词能如此,何减谏章。”从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主张以后,历代文论家都注重诗词的“美刺”“讽谏”作用。沈氏在这则论述中也强调词的讽谏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不能显言直言,而应该曲言隐言,使讽谏之意蕴含在语言之中。古人强调诗词的“比兴”、“寄托”,均是较好地表达劝谏目的,发挥艺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有力手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