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鸣不平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曰:“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诗词这样一类抒情性作品,当然是以抒情言志为其主要特征,但抒什么情,言什么志,则是决定诗词难易、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王氏主张:“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这与中国古代文学一贯提倡的“不平则鸣”的传统是相吻合的,说明诗词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情感受到某种压抑的结果,这种压抑之情,郁结的心理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有所感而歌,有所思而鸣,才是真正地出自真心,真情,真性的作品。因此,“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这与西方文论“愤怒出诗人”的道理是一致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