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蔡嵩云《柯亭词论》曰:“词中有涩之一境。但涩与滞异,亦犹重大拙之拙,不与笨同。昔侍监川李梅庵夫子几席,闻其论书法,发挥拙、涩二字之妙,以为闻所未闻。后治慢词,乃悟词中亦有此妙境,但非深入感觉不到。由此见词学亦通于书道。”蔡氏在这段论述中以词中强调涩、拙之境和书法中也强调涩、拙之境的相似之处提出“词学亦通于书道”的观点。所谓“涩”,并非“滞”,“滞”指滞留不通,艰深生涩之意;而“涩”指凝重、顿挫、沉着之意。这与“重大拙”之“拙”相似,“拙”并非笨拙,而是“大巧若拙”,是自然天成之意。“涩”与“拙”在书法上很见成效,引入词中,也别有趣味和韵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