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这是近代学者王国维对词的意境创造的认识。《人间词话附录一》曰:“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尢广。先生(清真)之词,属于第二种为多。故宋时别本之多,他无与匹。又和者三家、注者二家。自士大夫以至妇人女子,莫不知有清真,而神种无稽之言,亦由此以起。然非人人之深,乌能如是耶”。王氏在这则己述中首先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观点,即“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充分表明作家在创造境界的过程中,主观思想情感在境界中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有什么样的境界。因此,“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其次王氏指出境界的妙处在于“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也就是说作家所创造的境界,既有普通性,能为大众所理解,所接受,从而发生艺术共鸣;同时又有特殊性,是作家独特个性的表现,是普通人所欲言但又不能自言的,而只能通过作者而言的“这一个”(恩格斯语)。因此,境界的妙处在于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熟悉,又陌生,从而具有审美魅力。再次,王氏指出“境界有二”的观点,他认为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指的是一种诗人独特的而非常人所理解的淡远,超逸之境界,往往虽能引起读者的仰慕钦佩之情,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常人之境界”指一种表现现实社会,平常人生的朴实、深厚之境界,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王氏对境界的论述对于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意境理论,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可谓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