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板桥论诗,以沉着痛快为第一。论词取刘、蒋,亦是此意。然彼所谓沉着痛快者,以奇警为沉着,以豁露为痛快耳,吾所谓沉着痛快者,必先能沉郁顿挫,而后可以沉着痛快。若以奇警豁露为沉着痛快,则病在浅显,何有于沉。病在轻浮,何有于着。病在鲁莽灭裂,何有于痛与快也。”陈氏指出郑燮的“沉着痛快”与自己主张的“沉着痛快”的区别。郑是以“奇警”“豁露”为特点,因此不足取,而陈氏则以“沉郁”“顿挫”为特点。使“沉郁”成为“痛快”的根基和制约,这样才能避免浅显,粗露的毛病,从而使词作风格既有鲜明特点,又有深刻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