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诗不如词


清人王弈清《历代词话》卷十载:“周东迁,三百篇音节始废,至汉而乐府出,乐府不能代民风,而歌谣出。六朝至唐,乐府又不胜诘屈,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近体又不胜方板,而诗余出。唐之诗,宋之词,甫脱颖而已遍传歌工之口,元世犹然,今则尽废矣。观唐以后诗之腐涩,反不如词之清新,使人怡然适性,是不独天资之高下;学力之浅深各殊,要亦气运、人心有日新而不能已者。故诗至于余而诗亡,诗至于余而诗复存也。”(《词统序略》)。这则论述阐明了诗的发展过程,由起源、发展、高潮到低落的过程中,使词以诗余的方式应运而生,从而替代了诗的地位。这对于我们了解诗词的递变因袭过程有所裨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