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祥龄《词论》曰:“周清真,诗家之李东川也。姜尧章,杜少陵也。吴梦窗,李玉谿也。张玉田,白香山也。诗至唐末,风气尽矣,词家起而争之,如文至齐、梁,风气尽矣,古文家起而争之。争之者何也,非谓文至六朝,诗至五代,无文与诗也,豪杰于兹,踵而为之,不过仍六朝、五代,故变其体格,独绝千古,此文人狡狯也。词至白石,疏宕极矣。梦窗辈起,以密丽争之。至梦窗而密丽又尽矣,白云以疏宕争之。三王之道若循环,皆图自树之方,非有优劣。况人之才质限于天,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能疏宕。片玉善言羁旅,白云善言隐逸,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天也。”任何文体形式都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留在原地踏步或倒退,文学形式中各种文体的变更,替代亦如此。唐代以唐诗为盛,而唐末风气尽矣,出现了词,宋代以宋词为盛。因此,不变体格,文学不能发展,只有变体格,文学才能由衰转盛。张氏提出“故变其体格,独绝千古”的主张表现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文体发展如此,而且各种词风发展也如此。张氏指出,姜夔词是“疏宕”风格发展之极,而到吴文英,“疏宕”风格衰退,而继之以“密丽”风格,至张炎,“密丽”风格衰退,而又发展为“疏宕”,因此,词的风格既因人而异,又因人而变化和发展,从而促使文学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张氏的论述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