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曰:“词至于明,而词亡矣。伯温、季迪,已失古意。降至升庵辈,句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益难语于大雅。自马浩澜、施阆仙辈出,淫词秽语,无足置喙。明末陈人中能以秾艳之笔,传凄婉之神,在明代便算高手。然视国初诸老,已难同日而语,更何论唐、宋哉。”陈氏将词衰亡的时期定在明代,这与当时词坛的普遍看法是一致的。陈氏具体提出词亡的几种现象:先为“已失古意”;继而“句琢字练,枝枝叶叶为之”,其后“淫词秽语,无足置喙”,导致了明词的衰亡,即使出现一两个高手,也难于挽留住已去的大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