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三期


这是近人蔡嵩云对清词流派的认识。《柯亭词论》曰:“清词派别,可分三期。浙西派与阳羡派同时。浙西派倡自朱竹宅,曹升六、徐电发等继之,崇尚姜张,以雅正为归。阳羡派倡自陈迦陵,吴次、万红友等继之,效法苏、辛,唯才气是尚,此第一期也。常州派倡自张皋文,董晋卿、周介存等继之,振北宋名家之绪,以立意为本,以叶律为末,此第二期也。第三期词派,创自王半塘,叶遐庵戏呼为桂派,予亦姑以桂派名之。和之者有郑叔问、况蕙风、朱彊村等,本张皋文意内言外之旨,参以凌次仲,戈顺卿审音持律之说,而益发挥光大之。此派最晚出,以立意为体,故词格颇高。以守律为用,故词法颇严。今世词学正宗,唯有此派。余皆少所树立,不能成派。其下者,野狐禅耳。故王、朱、郑、况诸家,词之家数虽不同,而词派则同。”蔡氏在这条论述中对清代词派的各阶段情况作了介绍和评价。他认为清词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浙西派与阳羡派。蔡指出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词学宗旨,和“以雅正为归”,“唯才气是尚”的特点。第二期为常州词派,蔡氏介绍了他们的代表人物,词学宗旨以及“以立意为本,以叶律为末”的特点,也就是常州词派标榜“寄托”,力倡“意内言外”的特点。第三期为“桂派”创自广西临桂人王鹏运等人,与后来的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为“清末四大词人”。蔡氏对他们评价颇高,认为他们既继承了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之旨,同时又有所发展,“以立意为体”“以守律为用”,形成清词发展的高峰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