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指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陈氏的“沉郁”与“顿挫”是一对相关联的审美范畴,“顿挫”可以说是“沉郁”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气脉凝重,吞吐往复,起伏转折,因此可能出现一首词前后不相谐调的现象。陈氏举周词《满庭芳》为例说明上下阙的意思转折正是“顿挫”之妙,而非不衔接,只不过这种衔接较含蓄隐蔽罢了。可见,陈氏提倡“沉郁顿挫”,是讲究含蓄蕴藉的,这样才会使词意转折时具有顿挫之美,令人回味无穷,趣味无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