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载:“梦窗在南宋,自推大家。惟千古论梦窗者,多失之诬。尹惟晓云:‘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予之言,四海之公言也。’为此论者,不知置东坡、少游、方回、白石等于何地。沈伯时云:‘梦窗深得清真之妙,但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易知。’其实梦窗才情超逸,何尝沉晦。梦窗长处,正在超逸之中,见沉郁之意,所以异于刘、蒋辈,鸟得转以此为梦窗病。至张叔夏云:‘吴梦窗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折碎下来,不成片段。’此论亦余所未解。窃谓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以诗而论,如太白《牛渚西江夜》一篇,却合此境。词唯东坡《水调歌头》近之。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亦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总之,梦窗之妙,在超逸中见沉郁,不及碧山、梅溪之厚,而才气较胜。”陈氏在这则论述中对吴文英词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论。首先他指出宋人对吴文英词评论的偏颇。无论是抬高或是贬低吴词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应该实事求是的根据具体作品进行评论。其次他指出吴词特点在于“超逸之中,见沉郁之意”,说明吴词“超逸”与“沉郁”紧密结合,“超逸”而有深刻厚重的蕴意,“沉郁”而又有超脱、飘逸的表现特征。再次认为吴词无论从总体通观,还是从局部微观,都具有一定价值。通观不失“七宝楼台”之美,微观则片断“亦自入妙”。陈氏的论述较全面中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