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词人重改良


这是近人蒋兆兰对清末词的发展贡献的评价。《词说》曰:“中国之学,务在师古,欧美之学,专尚改良。词至南宋,可谓精矣。至元而音律破坏,除二三名家以外,已不餍读者之心。有明一代,词曲混淆,等乎诗亡。清初诸公,犹不免守《花间》、《草堂》之陋。小令竟趋侧艳,慢词多效苏、辛。竹垞大雅闳达,辞而辟之,词体为之一正。嘉庆初,茗柯宛粼,溯流穷源,跻之风雅,独辟门径,而词学以尊。周止庵穷正变,分家数,为学人导先路,而词学始有统系,有归宿。吴门七子,守词律,订词韵,于是偭规错矩者,不敢自肆于法度之外。故以清代词学而论,诚有如外人所谓逐渐改良者。以故清季词人,如前所论列诸家,色色皆精,蔚然称盛,殆亦时会使然。后起之英,亦既致力于词,苟能精研屈宋以下,徐庾而上诸作,神而明之,大而化之,或亦改良之一助欤。”蒋氏在这则论述中首先从中西文学之别谈起,认为中国文学强调“师古”,而西方文学强调“改良”。以此为据,他继而论述了词由宋而兴,由元而衰,由明而亡的历史过程,旨在说明“师古”而不“改良”的弊端。文学发展如果仅仅是继承因袭而不创新改革的话,那么只有趋于灭亡。因此,“改良”在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蒋氏认为清末词人能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不因袭模仿,盲目崇古,因此,词坛能形成自身特色,能使词有一个新的发展,从而证明了“改良”文学的成功。蒋氏在这则论述中能通过中西比较,顺应潮流提出词的“改良”主张,不失为有识之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