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取士


《蕙风词话》曰:“元以词曲取士,于载籍无征,唯宋时词人遭遇极盛。淳熙间,御舟过断桥,见酒肆屏风上,有《风入松》词。高宗称赏良久,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也,即日予释褐(《中兴词话》)是真以词取士矣。淳熙十年八月,上奉两殿观潮浙江亭。太上喻令侍宴官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以吴琚为第一(《乾淳起居注》)。是以词试从臣,且评定甲乙矣。政和癸巳,大晟乐府告成,蔡元长荐晁次膺赴阙下,会禁中嘉莲生,进《并蒂芙蓉》词称旨,充大晟协律(《能改斋漫录》)。李邴少日作《汉宫春》,脍炙人口。时王黼为首相,忽招至东阁,开宴,延之上坐。出家姬数十人,皆绝色。酒半,群唱是词侑觞,大醉而归。数日有馆阁之命,不数年,遂入翰苑(《玉照新志》)。是皆以词得官矣。词衰于元,唯曲盛行。士夫精研宫律者有之,未闻君相之提倡。词曲取士之说,不知何据而云然也。”况氏引用宋人笔记证明宋代统治者重视词人而对“元以词曲取士”之说提出置疑。他认为词衰于元,元以曲盛行,因此通过官方提倡以词曲取士之说不可靠,也不见史录。倒是宋词人在宋代受到善待,也有因偶然机遇而受到官方推重和录用的。况氏列举了一些因词得官,因词取士之例说明了这种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