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关乐曲知识的问题。明人杨慎《词品》卷一载,“《古今乐录》云:‘伧歌以一句为一解,中国以一章为一解。’王僧虔启曰:‘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当是先诗而后声。诗叙事,声成文,必使志尽于诗,音尽于曲。是以作诗有丰约,制解有多少’”。由此我们知道,乐曲的“解”是组成乐曲的若干部分,“一解”相当于“一章”,“解”的多少,视诗的内容的多少而定。《词品》继续引王僧虔语:“诸曲调皆有‘词’,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词’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杨慎对此进一步解释说:“‘艳’在曲之前,与吴声之‘和’,若今之‘引子’。‘趋’与‘乱’在曲之后,与吴声之‘送’,若今之‘尾声’。‘羊吾夷’、‘伊那何’,皆声之余音袅袅,有声无字。虽借字作谱而无义。若今之‘哩罗’、‘嗹唵’、‘唵吽’也。”对乐曲中的“词”、“声”、“艳”、“乱”等名称进行了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