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腔之法


清人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三引《词麈》介绍了填腔之法:“新腔虽无词句可遵,第照其板眼填之,声之悠扬相应处,即用韵处也。故宋人用韵少之词,谓之急曲子,韵多者谓之慢曲子,义盖如此,此非所难,难在审其起韵两结之高低清浊,而以韵配之,使歌者便于融入某律某调耳。然腔调虽至多,韵脚虽至夥,而止以清浊阴阳高下配之,且所重正在起韵两结,而其他不论,故其法又简易不烦。古之知音者,即酒边席上,任意挥毫,莫不可谐诸律吕,盖识此理也。至于旧腔第照前人词句填之,有宫调可考者,稍致谨于煞尾两字,即无不合律矣。”事实上,宋以后填词,仅就词谱格律,无论宫调。此处新论:“填腔之法”,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