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人蔡嵩云对词的语言提出的要求。《柯亭词论》曰:“叠字句法,创自易安。以《声声慢》系叠字调名,故当时涉笔成趣。一起连叠十四字,后人以为绝唱。究之非填词正轨,易流于纤巧一路,只可让弄才女子偶一为之。王湘绮云:诸家赏其七叠,亦以初见故新,效之则可呕。诚然。否则两宋不少名家,后竟无继声者,岂才均不若易安乎,其故可思矣。”蔡氏在这条论述中针对后人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十四叠字发表评论,认为盲目模仿因袭叠字手法,容易流于纤巧,陷入玩弄文字游戏的泥坑。如果仅仅从形式技巧着眼去注意字句的锤炼,从而放松了对作品内容的要求,那么就不是填词正轨。蔡氏对叠字的批评,着眼于内容决定形式,立意决定语言的观点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