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原文】: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原文作者】:柳开

【鉴赏】:

这首七绝的题目属于乐府杂曲,它是诗人的名作,在宋代很传诵。《倦游杂录》云:“冯太傅端尝书此诗,顾坐客曰:‘此可画于屏障’。”明人杨慎说:“宋柳如京(柳开曾官如京使)《塞上》云云,其诗宋人盛称之,好事者多图于屏障,今犹有其稿本。”(《升庵诗话》卷13)可见此诗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诗写的是边塞上一瞬间的情景,其整个画面则由按时间先后摄取的两个镜头所组成。“鸣骹(qiāo跷):一种响箭。开头两句,先描写一个习射练武的场面。辽阔的塞外,风儿不吹,天高云淡,显得那么静谧,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突然,一支响箭呼啸着直刺云霄。在这宁静的时候,它的响声比平时更加尖利嘹亮,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怪异感觉。“一千尺”,极言响箭射得很高远。“直上”,形容响箭直插云空的情势。作为对飞箭情形的描写,一、二两句已经从正面表现得极为淋漓尽致了。接着,诗的三、四两句,再刻画另一番情景,进一步渲染衬托响箭疾飞的强烈效果。一支有三百名战士的少数民族骑兵队伍正在跃马驰骋,忽然听到响箭凌厉的声音,全都勒住缰绳,驻马向长空仰视。“向云看”三字呼应首句,用“云”字,而不用“天”字,除了避免与第二句重复外,还能更充分地形容出响箭高插云空的情状。同时,这三个字在时间上有一个短暂的推移过程,空间画面也随之而推展。响箭迅捷的向空中射去,三百名少数民族士兵的视线则随着它而延长。一队士兵惊奇诧异的神情,一幅广阔无垠的画面,将诗的一、二两句对响箭力度美的直接描绘提高升华了,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诗写了两个物体,即响箭和胡骑。响箭被描写得气势非凡,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气概。而勒马仰视的胡骑,面对着响箭则表露出赞叹叫绝而又惊奇疑惧的神情。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豁达豪放的情怀。这种精神风貌,说到底,它是宋王朝立国之初,赫日当中,国势强盛的政治局面在诗人心理上的折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