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市西,淝水以北,故原名北山。相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与八位门客炼丹于此,后人遂更名为八公山。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南侵,时秦军号称百万,东晋名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乘敌立足未稳,强渡洛涧,击退敌军。谢石抓住战机,率大军直抵八公山安营扎寨。苻坚登寿阳城头,只见八公山中晋军阵容整齐,旌旗猎猎,加之寒风吹得树木摇曳,坚疑为八公山中布满了东晋的千军万马。这就是“八公山下,草木皆兵”典故的由来。洛涧之胜是晋军淝水之战胜利的前奏。
登寿阳八公山诗(1)
(南朝·梁)吴均
远涧自倾曲(2),石溆复戋戋(3),含珠峰恒翠,怀玉浪多圆。疏峰时吐月,密树不开天。瑶绳尽玄秘,金检上奇篇。是有琴高者(4),陵波去水仙(5)。
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6)
(明)汪广洋
八公草木晚离离(7),仿佛成人似设奇。
老气逼云含雾雨(8),空青拔地镇淮夷(9)。
谢玄归奏平戎日(10),王猛徒劳料敌时(11)。
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