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市城西南5公里。古称摩陀岭。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曾避乱于此,后世遂称琅琊山。山中有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等古建筑群,唐、宋以来摩崖、碑刻数百处,以及归云洞、石上松、南天门诸胜迹。山势东西逶迤,层峦叠嶂,曲径幽泉,密林秀石,琳宫梵宇,为历史上有名的风景区。
琅琊山(1)
(宋)王禹偁
连袤复岧峣(2),峰峦架泬寥(3)。流名自东晋(4),积翠满南谯(5)。洞碧通仙界,溪明润药苗。古台临海日,绝顶见江潮。杉影拏云暗(6),泉声出竹遥。庙碑传汉祖(7),寺额认唐朝(8)。早岁时沾稼,灵踪合禁樵。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近住人多秀,频登酒易销。图经标八绝(9),潜霍合相饶(10)。
游琅琊山(11)
(宋)欧阳修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12)。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13),车马留山前。行歌招叟野(14),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山巅。
游琅琊山呈锐公长老(15)
(明)王古
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徽环合见禅宫(16)。
峰峦郁密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午夜千溪分水月,清秋十里韵松风。
平生久得名山约,吟赏今才信宿同。
东壁楼望滁南诸峰(17)
(清)贺方
高倚谯楼万象开(18),西南山翠欲飞来。
岭横天际明于黛(19),塔隐烟中矗似桅(20)。
山谷碧云舒复敛,拂林白鸟去仍回。
琅琊深秀堪神往,作赋惭非永叔才(2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