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底柱山,又称三门山或砥柱石。位于今三门峡黄河中流偏西南岸处,在枯水季节可露出水面7米。传说大禹劈山治水,使河水得以从两旁流过。因其在水中屹立如柱,故名砥柱。它是古代船只航行的标杆。
三门砥柱(1)
(元)王思诚
鬼斧神工砥柱开(2),黄流滚滚自天来。
三门浪卷千堆雪(3),五户滩万壑雷(4)。
漕转多虞舟楫败(5),疏排几使匠夫哀(6)。
唐虞平治功归禹(7),庙下丰碑满绿苔。
砥柱峰(8)
(清)严遂成
河从受降城(9),北折径南注(10)。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及兹下三门(11),喷礴流悬布(12)。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13)?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14)。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15)。神禹无治法(16),计穷吁天助(17)。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西海为尾闾(18),是龙安身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