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阳县城西南浯溪。唐代元结曾寓居此地,将所撰《大唐中兴颂》请书法家颜真卿楷书,摩刻于江畔数十丈高石壁之上。一时文、书、岩俱奇,人称之为“三绝”。石刻高284厘米,宽300厘米,共21行,每行20字,每字直径15厘米。这一石刻吸引了后代不少书法家和诗人前来观摩,留下了许多题咏之作。
书磨崖碑后(1)
(宋)黄庭坚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黎上读《中兴碑》(2)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3)。
明皇不作包桑计(4),颠倒四海由禄儿(5)。
九庙不守乘舆西(6),万官已作乌择栖(7)。
抚军监国太子事(8),何乃趣取大物为(9)。
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局路还京师(10)。
内间张后色可否(11),外间李父颐指挥(12)。
南内凄凉几苟活(13),高将军去事尤危(14)。
臣结春陵二三策(15),臣甫杜鹃再拜诗(16)。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17)。
同来野僧六七辈(18),亦有文士相追随(19)。
断崖苍藓对立久,雨为洗前朝悲(20)。
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21)
(清)杨季鸾
悬崖下俯潆洄溪(22),行人系艇寻残碑。
乔松冻折已偃盖(23),老柳风动仍垂丝。
欲循石桥叩梵宇(24),试步沙岸询渔儿。
潇水之北湘流西,此间漫郎昔所栖(25)。
小臣一颂照万古(26),不秉忠义谁能为。
镌书石壁字如斗,恨我不识颜太师(27)。
双悬日月事可纪,付与大笔淋漓挥。
当时赍册尚有理(28),何乃暮齿贻忧危(29)。
兴庆宫前子职废(30),山谷讽刺来题诗(31)。
宜阳一谪叹不返(32),剔藓剩读轩昂词(33)。
长欲山灵护文字(34),毋使瞬与烟云随。
临流踟蹰不忍去(35),怀古更为前贤悲(3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