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


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7公里处。山脉踞四川盆地西南缘,逶迤绵延,“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分为大、中、小三峨。今游览地即大峨。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麓至峰顶50公里,其间峰峦起伏,石径盘旋,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自东汉以来,山上创建有许寺庙道观。初流行道教。唐宋以后盛行佛教,至明清,大小寺庙近百座。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佛教四大名山。今全山主要寺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黑龙江栈道、洪椿坪、洗象池、白龙洞等。

峨眉山月歌(1)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4)。

登峨眉山(5)

(唐)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6)。青冥倚天开(7),彩错疑画出。冷然紫霞赏(8),果得锦囊术(9)。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10)。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11)。倘逢骑羊子(12),携手凌白日(13)。

峨眉山(14)

(唐)郑谷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夏消江峡满(15),晴照蜀楼寒。造镜知僧熟(16),归林认鹤难(17)。会须朝阕去(18),只有画图看(19)。

峨眉山(20)

(宋)苏轼

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21)。

春风日日吹不消(22),五月行人冻如蚁(23)。

眉山天下秀(24)

(明)周洪漠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二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25)。

石龛石洞何参差(26),时遇仙人拾瑶草(27)。

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28)。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倚岩阿。

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29)。

昔生三苏草木枯(30),但愿再出三苏辈。

中秋日登大峨纪胜(31)

(明)陈于陛

梵天奇幻作瑶京(32),万仞琼花琢不成(33)。

世外烟霞浮色相(34),岩端日月避光明(35)。

夜从白兔宫中宿,晓向金鳌背上行。

千里神皋浑一碧(36),太清高处对蓬瀛(37)。

峨岭秋(38)

(清)僧照裕

西风瑟瑟暮云寒,归雁高飞斗羽翰(39),

松吐清声迟洞壑(40),池含素影荡栏杆(41)。

虚窗挹取林峦瘦(42),午夜哦成星斗残。

黄菊篱边秋意淡,空花不肯借人看(43)。

三姝媚(44)

刘永济

烟中望峨眉三峰,云气絪缊(45),黛螺娟好(46),极倘恍迷离之致,词以写之。

修蛾谁染就,向青空晴春,倍添妍秀。浅幂霏微,似藐姑初醒(47),倦搴奁绣。帝宇河山,还不是凄凉时候。半郭斜阳,一剪明波,替人僝愁(48)。烟霭凄迷望久。恍涌现金天,化城神鹫。咫尺灵场,问几时能向幻尘挥手。暝色阑干,闲倚到残鸦啼后。应有仙云来往,招依载酒。

游峨眉(49)

姚奠中

石磴逶迤山路奢(50),峰回路转水泉哗。

气温四季兼寒暑(51),林带三层有等差(52)。

身在山中迷眼力,神驰天外忆年华。

峨眉景好游难遍,无意参禅礼释迦。

游峨眉纪行脚(53)

何满子

未览峨嵋天下秀(54),先尝报国寺中茶(55)。

苔凝一塔铜文古(56),泉泻双桥日影斜(57)。

不待半轮太白月(58),已回歧路步兵车(59)。

何须策杖寻金顶(60),兴尽剡溪便返槎(6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