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在潼关县内。东汉设潼关,唐置潼津县,明为潼关卫,清改潼关厅。地处晋、陕、豫三省要冲,为历代军事要地。在今县城东3公里的禁沟两岸,自唐迄明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十二座,即著名的“潼关十二连城”,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潼关、萧关、大散关、武关,古称秦之四寨。

题潼关楼(1)

(唐)崔颢

客行逢雨霁(2),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3),关门扼九州(4)。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晓登临处(5),风烟万里愁。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6)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7)。疏雨过中条(8)。树色随山迥(9),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10),犹自梦渔樵(11)。

潼关(12)

(宋)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渡关来(13)。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14)。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15)。

桃林塞外秋风起(16),大漠天寒鬼哭哀。

山坡羊

(元)张养浩

潼关怀古(17)

峰峦如聚(18),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19)。望西都(20),意踟蹰(21),伤心秦汉经行处(2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4)!

潼关(25)

(明)李梦阳

咸东天险设重关(26),闪日旌旗虎豹闲(27)。

隘地黄河吞渭水(28),炎天白雪压秦山(29)。

旧京想象千官入,余恨逡巡六国还(30)。

满眼非无弃繻者(31),寄言军吏莫嗔颜(32)。

潼关(33)

(清)王士禛

潼津直上势嵯峨(34),天险初从百二过(35)。

两戒中分蟠太华(36),孤城北折走黄河(37)。

复隍几见熊罴守(38),弃甲空传犀兕多(39)。

汉阙唐陵尽禾黍(40),雁门司马恨如何(41)?

潼关(42)

(清)洪亮吉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河流五夜色昏黑(43),一片日红先射关。壮哉龙门涛(44),至此始一折。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风陵津北起黑波(45),重舸径向中流过。河声渐远坡愈回,却控马首看全河。君不见哥舒拒禄山(46),魏武破孟起(47),门开如云列千骑,喧声动天箭洒地。时平云气亦卷舒,孱卒立门司启闭(48)。关头饭罢客亦闲,早有太华开心颜(49)。

望潼关(50)

(清)峻德

立马风陵望汉关(51),三峰高出白云间(52)。

西来一曲昆仑水(53),划断中条太华山(54)。

潼关(55)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56),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57),山入潼关不解平(58)。

夜宿潼关(59)

续范亭

华阴一路景凄凉,夜宿潼关更露长,

鸡鸣犬吠豫秦晋(60),浪激沙翻洛渭黄(61)。

老凤西游悲左计(62),中条北望忆前场(63)。

十二连城称要害,风云迭次起萧墙(64)。

成美人

夏承焘

潼关道中(65)

关东百里夸形势,虎掷龙拿地。崤函京索夕阳红,过我风窗跛脚一龙钟(66)。

放船砥柱无人共(67),倚枕还惊梦。四围天乐与谁听?夜夜万千鼙鼓大河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