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水经注》说它“远望之若花状”,因名华山(“华”同花)。又以其西南有少华山,故称太华。华山雄立于陕两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北瞰黄河,南连秦岭,以“奇拔峻秀”冠天下。其诸峰林立,但各具特姿,其中尤以落雁(南峰)、朝阳(东峰)、莲花(西峰)、玉女(中峰)、云台(北峰)五峰最为著名。华山名胜古迹遍布,自谷口至绝顶,庙宇楼阁、天然奇景,处处可见。且许多景迹与神话传说有关,如仙人掌、玉女洗头盆、斧劈石、老君犁沟、希夷洞、炼丹炉、避诏崖、韩愈投书处等等,再加上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等险绝无比之景,使华山增加了神奇的色彩,故而享誉于海内外,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到此观光览胜。
华岳(1)
(唐)王维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2)。连天凝黛色(3),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4),森沉华阴城。昔闻乾坤闭(5),造化生巨灵(6)。右足踏方止(7),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坼(8),大河注东溟(9)。遂为西峙岳(10),雄雄镇秦京(11)。大君包覆载(12),至德被群生(13)。上帝伫昭告(14),金天思奉迎(15)。人祇望幸久(16),何独禅云亭。
望岳(17)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18),诸峰罗立似儿孙(19)。
安得仙人九节杖(20),拄到玉女洗头盆(21)。
车箱入谷无归路(22),箭栝通天有一门(23)。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宾源(24)
华山(25)
(唐)张乔
青苍河一隅(26),气状杳难图(27)。卓杰三峰出(28),高奇四岳无(29)。力疑擎上界(30),势独厌中区(31)。众水东西走,群山远近趋。天回诸宿照(32),地耸百灵扶(33)。石壁烟霞丽,龙潭雨雹粗(34)。澄凝临甸服(35),险固束神都(36)。浅觉川原异,深应日月殊。鹤归青霭合(37),仙去白云孤。瀑漏斜飞冻(38),长松倒挂枯。每来探洞穴,不拟返江湖(39)。傥有芝田种(40),商岩老一夫(41)。
华山(42)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43)。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华山(44)
(金)王特起
三峰盘地轴(45),一水落天绅(46)。造化无遗巧(47),丹青总失真(48)。
太华作(49)
(清)屈大均
仙掌三峰立(50),天门半壁扃(51)。莲花围白帝(52),玉井出明星(53)。横渡苍龙磴(54),高歌落雁亭(55)。河山襟带尽,两戒据天经。
望岳(56)
(清)李因笃
太华三峰列峻屏(57),晴霄飞翠下空溟(58)。
晓云东抱关河紫,秋色西来天地青(59)。
玉女盆中寒落黛(60),仙人掌上接明星。
乱余林壑饶遗客,缥缈幽栖赋采苓(61)。
华岳(62)
(清)宋琬
遥遥青黛削芙蓉(63),此日登临落雁峰(64)。
霄汉何人骑白鹿(65),天门有路跨苍龙。
流沙弱水真杯勺(66)太白终南尽附庸(67)。
却忆巨灵开辟日(68),神功橐籥费陶熔(69)。
登华山(70)
(清)袁枚
太华峙西方(71),倚天如插刀。闪烁铁花冷(72),惨淡阴云号。云雷莽回护(73),仙掌时动摇(74)。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75)。我来蹑芒跷(76),逸气不敢骄。绝壁纳双踵(77),白云埋半腰。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78)。无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79)。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80)。闭目谢人世(81),伸手探斗杓(82)。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83)。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84)。仍复白崖返,不敢向顶招。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85)。
经华阴望岳(86)
(清)陈景元
华阴南望华峰雄,亘矗浑疑天路通(87)。
玉女洗头乘夜露(88),巨灵舒掌逆秋风(89)。
山光直走秦关北,地脉遥连渭水东。
一自神祇承汉祚(90),寂寥封禅夕阳中(91)。
咏华山(92)
续范亭
屹然称独秀,嵯峨接天咫(93)。矗立三千仞,崎岖四十里。鸟道连铁索,羊肠伴溪水。俯仰心胸开,蚁战抑何鄙(94)?
鹧鸪 天(95)
罗慷烈
自西安之洛阳经华山,车中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96),秦中气象倍雄浑,接天雾市通朱圉,迟日莲花破混元。
跷确地(97),稻梁村。乾坤百战了无痕。放牛喜见桃林野,不必潼关作塞垣。
华山颂(98)
李般木
禹贡大书名(99),关河万代雄(100)。云开石剑出,日照玉莲轻。三辅依天险(101),中条放眼平(102)。登临观九曲(103),我欲乘长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