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写于1928年秋。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直接写战争题材的诗词,至少有22首以上。这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长卷,为战争诗创作提供了经验。

从先秦时期已有战争诗出现,《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是早期战争诗的名篇。唐代的边塞诗,更把战争诗推向极至。毛泽东半生戎马生涯,为战争诗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生活。

上片开篇4句用对比手法,“山上”对“山下”,“敌军”对“我自”,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片集中深化“我自岿然不动”,洋溢着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悦。

这是毛泽东战争诗的开篇之作,有气势。

《西江月·井冈山》的韵脚,据《诗韵新篇》,“闻”、“遁”属“痕”部,“重”、“动”、“隆”属“东”部,“城”属“庚”部,是邻韵相押。毛泽东押韵往往不严从词律,或许他是把“押大致相近的韵”,也用到词上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