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写于1915年5月。
这是《毛泽东诗词集》中写作日期最早的诗,毛泽东时年22岁。诗篇悼念亡友,沉雄凄楚,古朴意染。毛泽东青年时代深受古诗影响,熟悉诗典,文字老练。
诗的开篇“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悲痛袭来,越思越痛。两个“思君”叠用,越加哀切。作者再一唱三叹:“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至此,已把读者带进哀伤的氛围中。作者旧地重游,雁声更引发作者思念。故友已远去,作者踯躅独行。一景一物所思,惆怅恍惚,连半夜听到鸡鸣也难以入睡。中段诗句与开篇呼应,“冉冉望君来……”紧扣追挽亡友的主题。祭友思绪与忧国忧民交织在一起,使诗意有了更高的立意。
诗篇感情浓烈,细腻,可供探究毛泽东的诗词如何从婉约转向豪放词风。婉约词注重浓墨重彩,有点儿似工笔画;豪放词大笔粗放,有点儿似大写意画。从技巧上来说,两者不可偏,甚至可以说,有了婉约工夫,豪放起来才粗中有细,运用自如。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已打下扎实的诗词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