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写于1921年。

这是一首“新婚别”之作。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次年春夏,毛泽东到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社会调查,与新婚妻子暂别,由此产生思念之情。此是毛泽东的第一首爱情诗。职业革命家不是冷若冰霜的人,马克思在青年时代为燕妮写过不少爱情诗(参阅《马克思青年时代诗选》,陈玉刚、陈玢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枕上”,可作同床共枕,夫妻之爱解;又可作独枕难眠,愁绪难抑解。两者不管选何解,都是为情所困。上片正是这种写照,作者难断愁思,只好披衣起坐,对数星星(“寒”字是衬托作者的心境),默默寄语家乡的妻子。下片写对妻子一往情深。清晨已至,经过一夜苦思苦恋,深感惟有妻儿难舍难离,难怪作者认为对此不流泪是没有理由的(也可理解为情不自禁流泪)。

此词受柳永、秦观词影响较深。全词找不出作者之前、之后诗作的“豪言壮语”句式,属毛泽东的另类诗作,也使我们看到毛泽东精神世界真实的另一面。作者或许后来成了一言九鼎的领袖,出于多种考虑,不甚看重这一首旧作。在《致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中认为“开慧所述那一首(按:即《虞美人·枕上》)不好,不要写了吧。”他另写新作《蝶恋花·答李淑一》给李淑一。这给人们留下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一个话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