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六首》引言


这六首词,年深日久,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搜集起来,要求发表,因以付之。回忆了一下,这些词是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

写于1962年4月,首次刊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文艺论集》原题解:这是毛泽东为《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发表《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6首词写的引言。这个引言稿该期《人民文学》没有刊发,发了一则短的,文字为:“这六首词,是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搜集起来寄给了我,要求发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

《〈词六首〉引言》的原稿和发表稿详略各异,但是都保留了“在马背上哼成的”一句。这7个字很值得读者思考。它形象地回答了文艺作品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一美学重要命题。“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这是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这是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毛泽东用创作实践充分验证了其正确性。毛泽东还说过,“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而成诗的(《〈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可视为“在马背上哼成的”一语的补充阐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