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名


早期的词,以词调为题,有一定的立意。或从诗句取名,如元·王行词《一江春水》(即《虞美人》)取南唐·李煜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或取某一典故为名,如《三台》,据唐·李匡乂(生卒年不详)《资暇集》:“今之酒三十拍促曲名三台何?或曰,昔邺中有三台,石季伦常与游宴之地,乐工倦怠,造此歌促饮也。一说,蔡邕自治书御史,累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乐府以邕晓音律,制此曲动邕心,抑希其厚遗,似近之。”或以字的多少为名,如《十六字令》。同一词牌,常有多种词名。如《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等。现词题已脱离了原先的内容而成为词牌的名称,故填词者常常另加题。如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