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英文是inspiration,意译为“灵感”。诗人创作情绪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形象思维异常活跃的现象。它是诗人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受到创作客体的启迪,在一瞬间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并捕捉住某些创作意念。这是创作效率最高的时刻。我国诗人艾青(1910—1996)认为“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谐、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诗论》)西方有的文论家把灵感视为神灵的产物,是超自然的神秘闪现。这是唯心主义的解释。诗人只有热爱生活、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不畏艰辛地进行诗艺探索,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获得创作成功。

毛泽东说他的诗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词六首〉引言》),《七律二首·送瘟神》是“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然后“欣然命笔”创作的。这充分说明灵感来自生活的积累和真知。而诗人的灵气,又使灵感顿时而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