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以形成一篇完整的诗作。这种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称为“结构”。由于诗的内容、形式不同,结构方式也不一样。“诗无定法”,没有固定不变的章法。结构的原则是:要符合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要“立主脑”,“意在笔先”;要完整、和谐、统一;要配搭均匀,松紧合度;要不断出新,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毛泽东诗词显示作者诗的结构的多样性。《沁园春·长沙》从站立橘子洲头所见开篇,转而引伸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触景——生情——忆旧,成为构思主线。《沁园春·雪》上片写“北国风光”,下片抒发情怀,两者浑成一体。《七律·长征》则以长征中的重大事件为序,情景交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从怀旧下笔,粤海饮茶记忆犹新。“三十一年还旧国”,旧友重逢,很自然对友人的“牢骚”发出善意的劝喻。全诗一气呵成,环环紧扣,不露斧凿痕迹。从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得知,他在写诗时常独自苦思,有时一挥而就,有时又写了数稿不甚满意搓掉手稿。结构是构思的结果,这足见毛泽东写诗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构思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