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


旧体诗的格律术语,又称对偶、排偶等。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和语言的韵味。有意义的字词结构的字面对仗,也有词性的对仗。律诗要求对仗的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反。对绝句,不一定要求有对仗联句。格律诗的对仗,不能少于一联,多至二三联。如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对仗中又可分工对、宽对、流水对、借对等。工对:只能是同类词相对,如毛泽东《七律·冬云》:“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宽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流水对:在一联之内,相互对仗的两句是一整体,意思是连贯的。如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借对:借字音、字形、字义相对。词的对仗要求不大严格,不一定使用对仗。《西江月》上片开篇两句,一般都对仗(如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但也可以不对仗(如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