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戴安澜(1904—1942)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参加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战功卓著。1932年参加长城会战,在古北口战役中重创日军,升任旅长。1938年春,参加徐州会战;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任国民党第五军二〇〇师师长、陆军少将。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为了切断盟国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以泰国、越南为基地,向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3月率师到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解救被困的英军。同年4月底至5月,因作战失利撤至印度,大部队撤回国内。戴安澜将军率军奋勇搏杀,后因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殉国。同年10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批准戴安澜由陆军少将追晋为陆军中将。同年10月29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奖。1943年4月1日,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广西全州举行。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特撰此挽诗。周恩来也致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彭德怀致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邓颖超致挽词:“气壮山河”。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198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