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于1959年6月28日离开韶山,29日在武汉乘船去九江,7月1日上庐山。毛泽东初到庐山,游兴很高;更重要的是,经过从1958年底开始的一系列调整措施,毛泽东认为在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解决,形势已经好转了。毛泽东又诗情洋溢了,一上庐山就写了《七律·登庐山》,连同先前写的《七律·到韶山》写给周小舟、胡乔木二人,附信征求意见。《七律·登庐山》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从中可见毛泽东豪情满怀。董必武、朱德、林伯渠、叶剑英等也相互吟诗唱和。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日至16日,举行八届六中全会。会议前期的内容是总结经验,继续纠正错误。彭德怀于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毛泽东当即印发与会者,并在7月23日的讲话中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开始对彭德怀等人错误批判。八届八中全会进一步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8月7日,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全会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按: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8月16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错误地断言:“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9月19日,彭德怀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林彪任国防部长),黄克诚被免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毛泽东此次登庐山,有了一首诗传世,也铸成了人生一大错误。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纠正了“庐山会议”及其相关的错误,为彭德怀等人彻底平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