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集注杜诗


唐诗别集注本。宋郭知达辑。郭知达,成都人,生卒事迹不详。仅知宋淳熙八年(1181)八月为所编杜集撰序。内云:“杜少陵诗世号诗史,自笺注杂出,是非异同,多所抵牾,至有好事者掇其章句,穿凿附会,设为事实,托名东坡,刊镂以行,欺世售伪,有识之士所为深叹。因辑善本,得王文公、宋景文公、豫章先生、王原叔、薛梦符、杜时可、鲍文虎、师民瞻、赵彦材凡九家。属二三士友各随是非而去取之,如假托名氏,撰造事实,皆删削不载。精其雠校,正其讹舛,大书锓版,置之郡斋,以公其传。”经检全书,所引以赵注为多,每以赵注决疑。《天禄琳琅书目》卷三云:“知达,《宋史》未载其人,而家于成都,系与彦材同乡里,故所辑之注,首王文公而终之以彦材,盖以彦材之注为尽善也。”其次为杜、薛、鲍、师,其不冠姓氏,或称旧注者,核《分门集注杜诗》,大略为王洙注。以上仅6家。所谓王安石、宋祁、黄庭坚三家,其中偶出“鲁直云”者,殆出诗话杂著之属,而王、宋语,辄见杜、赵注文之中。故洪业《杜诗引得序》云:“然则知达并无杜注九家为其蓝本也。”是书注释较之其他宋注本精审简要,削去伪苏注尤为鉴裁有识。故《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称此书“最为善本”。洪业编《杜诗引得》,更以之为根据。宋淳熙八年原刻久佚,宋宝庆元年(1225)曾噩重为校刻,而此本亦仅有二种残帙传世,一藏陆心源皕宋楼,仅6卷,今流传海外,归日本静嘉堂;一藏瞿镛铁琴铜剑楼,存31卷,钞配5卷,今下落不详。所幸张元济于三十年代主持商务印书馆时,借得瞿氏藏本制成铅皮版,意欲印行,抗战事发而未果。时隔40余年,而铅版完好。1982年8月中华书局得以印行。全书凡36卷,前16卷古体,后20卷近体,分体编年,不录文赋。是书通行本尚有清嘉庆刻本,《杜诗引得》据嘉庆本校点排印本,《四库全书》本及台湾大通书局依据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杜诗丛刊》本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