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总集。陈尚君纂辑。全书包括《全唐诗外编(校订本)》与《全唐诗续拾》两部分。《外编》初版时分为四编,此次经陈尚君校订,重编为三编,即将原第二编与第一编合并,统称第一编,并以后出之刘修业整理《补全唐诗拾遗》(见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取代原王重民《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又以王重民《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二辑)作为第一编之附录。《外编》之总体校订工作大抵涉及以下数端:(一)据原引各书逐一复校,改正笔误,补录异文;(二)补充书证,提供佚诗之较早出处;(三)考证作者事迹,补订原辑遗缺;(四)删芟唐前后人诗以及与《全唐诗》重出之诗句。凡各编之间重出者,仍按原交稿先后顺序,删后存前。因童养年所辑部分删汰最多,原编卷次亦相应作了调整。为尽量保持原辑本面貌,所有校订意见均以校记与按语之形式出现,原辑者校记仍予保留。书末附《全唐诗外编修订说明》,详尽叙述补订删汰之细节,其中不仅广泛吸收今人唐诗研究之成果,且亦包含校订者之众多科研心得。《全唐诗续拾》为陈尚君之新作,博采唐宋四部典籍、佛道二藏、金石碑刻、稗乘方志,以收录《全唐诗》、《全唐诗逸》及《全唐诗外编》未曾辑入之唐五代人诗。共分60卷,所收作者1000余人,诗4300余首,残句1000余则,又移正、重录、补题、补序、存目、附录诗200余首。于《全唐诗》及其《外编》之罣漏,作全面之补充。尤为可贵者,《续拾》纂辑者先行考察唐人著述之流传、存佚,然后确定以唐宋典籍为主要依据,以前人未用与新近发现之典籍为重点,对元明清以来之著述严加甄别,此一原则,既能保证辑录有切当之范围,又有可靠之版本。对于所收作者,特别是新增入之作者,则广征文献,钩沉稽远,考辨其生平行实。对每一首佚诗,均曾尽可能地追溯最早出处,征引今存典籍,一般不据他书转引,以免传讹。所辑之诗一一详注出处,间或附录前人有关记载,按断旧说疑义。《续拾》大致遵循《全唐诗》及《外编》之编纂体例,而亦略有变通。《全唐诗》编者以为释氏偈颂“本非歌诗之流”(凡例),悉数摒弃不录,《续拾》则对释氏偈颂之流变重作一番考察,认为中唐以降,释氏偈颂日趋诗律化,最终与诗歌合流。在唐人看来,诗偈已无明显区别。故《续拾》对释氏偈颂不再一概排斥,而是有选择地予以收录。《续拾》之编次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十国作者仍依《全唐诗》分国单列。世次无考作者、无名氏作品、托名神仙鬼怪诗等,分编为数卷,置于书末。统而观之,此《全唐诗补编》实为《全唐诗》之外又一唐诗总集。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