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集注本。清仇兆鳌撰。仇兆鳌(1638-1717),字沧柱,自号章溪老叟,鄞县(今属浙江)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长期未获重用。康熙四十三年,仇氏已67岁,以呈进所撰《杜诗详注》,而受知圣祖玄烨,遂命总裁纂修《方舆程考》,授翰林院检讨。不数年即历经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杜诗详注》25卷,乃仇氏殚20余年之精力,广搜博取,潜心研讨,几经增补而成,为一篇帙浩瀚,资料繁富,带有集注集评性质之宏编巨制,全书130余万言。该书诗文分列,以编年为次,而编年又以朱鹤龄所编《杜甫年谱》为主,略有增益。其注诗体例,诗题之下,先指明写作时地,后解释词语及有关全诗之诸问题。诗文之下,先释大意,字句串解,亦时有评论发挥。其于词语注解,尤为详尽,广征博引,务求其出处由来,尽力搜罗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见解,援引所及不下百家,而以赵次公、黄鹤、王嗣奭、钱谦益、朱鹤龄诸家为最多。诗之长篇则分段注解,至全诗终了再行总述。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各家评论,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中涉及杜诗之评论,一一列举,极有助于诗之理解,然其所举列,悉以羽翼杜诗为准,“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如遇有于词语有歧义者,间或列举诸说之异同,以广见闻。该书之附录,资料亦极丰富,颇具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援引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乃集前人大成之杜集著述,其占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其他诸本所远不及。有数种前人著述,原书已佚,仅赖此书引录而得以存其片段。其章句分析亦周详深辟,颇中诗的。其不足处,因力求其详,囿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之说,而生繁琐冗沓之弊,穿凿附会亦往往而有之。援据他书,误记错引,舛谬疏略之处尤多。后施鸿保有《读杜诗说》,专攻其误。是书刻印流传颇广,版本有12种之多。最早刻本为康熙四十二年本。而以197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为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