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集辑注


又名《杜诗辑注》。唐诗别集注本。清朱鹤龄辑注。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松陵散人,吴江(今属江苏)人。明诸生。明亡不仕,隐居著述。《清史稿》有传。长于笺疏之学,一生著述繁富,有《李义山诗集笺注》等。《杜工部集辑注》为其力作。有关成书及刻印始末,朱氏自云:“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萃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乙未(顺治十二年)馆先生(指钱谦益)家塾,出以就正先生,见而许可,遂检所笺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抄。……卒业请序,箧藏而已。壬寅(康熙元年)复馆先生家,更录呈求益。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时虞山方刻《杜笺》,愚亦欲以《辑注》问世。书既分行,仍用草堂原本,节采笺语,间存异说,谋之同志,咸谓无伤。”观此可知顺治十二年(1655)《杜诗辑注》初稿已成,钱授以己稿,欲朱将二稿合为一书。书成请为序,钱未见其书而为之序。康熙元年(1662)钱见朱成书,深为不满,遂致各刻其书。钱笺初刻于康熙六年,朱注则初刻于康熙十一年或稍后。今见最早刻本为康熙间金陵叶永茹万卷楼刊本,23卷(诗20卷、集外诗1卷、文集2卷)。诗不分体,编年排列,共收1457首。卷前有钱谦益序及手简,朱鹤龄识语及自序;附录杜集旧序跋志传;杜工部年谱,辑注凡例。卷二〇末有沈寿民后序。因朱注时录钱谦益语,后亦被禁毁,迄未再版。日本吉川幸次郎编辑《杜诗又丛》本,即据叶永茹刻本影印。朱注“缉诸本之长,而芟其芜舛”(沈寿民后序),以训释字句为功,较钱注为详备,故对有清以来注杜之影响甚大,与钱注并称于世。洪业《〈杜诗引得〉序》云:“钱朱二书既出,遂大启注杜之风。”仇兆鳌评曰:“近人注杜,如钱谦益、朱鹤龄两家,互有同异。钱于唐书年月、释典道藏,参考精详;朱于经史典故及地里职官,考据分明。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杜诗详注·凡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