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季振宜)


唐五代诗总集。清季振宜以钱谦益残稿为基础而编成。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覆亡时,曾应福王召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上表称臣,旋归乡里,以文章学术标榜,晚年以《唐诗纪事》为依据,欲集成唐人一代之诗,初盛唐各家之诗多据《唐诗纪》剪编,间或粘贴原集其中。钱氏殁后,稿归族孙钱曾(字遵王),又转入季振宜手。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今江苏泰兴)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兰溪令,历刑、户二曹,擢御史。藏书甚富,半出钱曾述古堂。季自康熙三年(1664)始编此书,至十二年完成。计717卷,172册,凡得人1895,诗42931首。然完成不久,季即去世,而稿入内府。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将此稿面交江宁织造通政司使通政使曹寅,嘱令于扬州设局,利用《唐音统签》等其他材料,编成《全唐诗》。季书遂湮没无闻。1976年,季振宜《唐诗》初稿由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影印出版,世人方睹此书原状,从而逆知《全唐诗》之编纂情况。季书各家之诗,大都用明刊本别集或《唐诗纪》,篇幅较小之集子或零章碎句,则多采自《唐诗纪事》、《文苑英华》等书。全书以高祖始,以无名氏终。依钱谦益之说,不用初、盛、中、晚分期,悉以年代为次。诗人名下均系小传,多据《唐诗纪事》、新、旧《唐书》本传、《南唐书》、《五代史》、别集前序文及诗话、小说等编成,较之《唐音统签》更为详尽,然往往全引史文,失之过繁。文字校勘,多据宋本,复据唐人选唐诗各本、《唐诗纪事》、《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旁及《岁时杂咏》、《瀛奎律髓》等书,征引甚为广泛,且多注明出处,《全唐诗》每行刊落,致出处无考。统而观之,此书前半部分编纂较佳,后半部分缺略较多,故《全唐诗》每据《唐音统签》等书加以补正。两相比较,季振宜《唐诗》实为编纂御定《全唐诗》时最重要之底本。初稿后为邓邦述群碧楼收藏,今藏台湾中央图书馆。全唐诗局誊清之本则保存于故宫,近年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收入此本,2000年海南出版社影印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