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总集。明李攀龙撰。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首领。李氏作诗力倡“诗必盛唐”,遂自选唐诗,以供他人楷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攀龙所选历代之诗,本名《诗删》,此乃摘其所选唐诗。”此书遂以单行本流传。全书7卷,选诗人128家,诗465首,各体兼收,以诗体排列编次。所选以初、盛、唐诗为多,中唐甚少,晚唐更少,如白居易、李贺、杜牧诸大家、名家,竟一首不登,其偏废如此。即于所选作家中,其名篇亦漏缺甚多,七古如高適《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五律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七绝如王维《渭城曲》、刘禹锡《石头城》等均未入选。又七古最推杜甫而贬李白,七言律诗最推王维、李颀,杜甫反在王、李之下。亦不尽惬当。而李氏《序》中则自称“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则又武断如此。然此书一出,风行海内,甚得明人推重,如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云:“自宋以还,选唐诗者,迄无定论……而二百年后,李于鳞一编复兴,学者尤宗之。详李选与《正声》,皆从《品汇》中采出,亦云得其精华。但高选主于纯完,颇多下驷谬入;李选刻求精美,幸无赝宝误收。”而清人则多加贬斥,如吴乔《围炉诗话》卷六云:“全唐诗何可胜计,于鳞抽取几篇,以为唐诗尽于此矣。何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而盗择升斗,以为尽王家之蓄积哉!”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亦云:“李于鳞天分极好,但学力未至;所选唐诗数百首,俱冠冕整齐、声响宏亮者,未尽各家精髓,至所定五言古,尤蠡测管窥。”因李氏此选无评笺,故问世后注家蜂起,有明王穉登参评之明刻本,明蒋一葵笺释之明万历刻本,黄家鼎评定、题为《𨛅庵重订李于鳞唐诗选》之明崇祯刻本,凌宏宪集评、题为《唐诗广选》之明万历刻本,叶羲昂直解、题为《唐诗直解》之明刊本,又有吴逸注本、钟惺、刘孔敦评点批注本、钱谦益评注本等,此外又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1982年又有日本中岛敏夫详注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