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


唐诗总集。明唐汝询撰。汝询字仲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耳瞽,聪敏好学。约生活于明末,生卒年不详。唐氏对历代唐选,最推重高棅《唐诗正声》与李攀龙《唐诗选》,然又以为“高之《正声》体格綦正而稍入于卑,李之《诗选》风骨綦高而微伤于刻”(《凡例》),乃以此二选为基础,裁其偏处,又从《唐诗品汇》中略作选录,以成此编。其中除《长恨歌》等极少诗篇或来自本集,余诗皆出自上述三选,故书名称“解”而不称选。全书计50卷,选唐诗人184家,诗1000余首,各体兼收。体例模仿《唐诗品汇》而稍有变更。诗后均有详细之注释与解析。注释分正注、互注、训注,所谓正注,即凡诗中用事,即引本事以解之;所谓互注,即逆流寻源,博采他书以相证;所谓训注,即字释句解,必求剖析其义。解析之法有二:属辞比事,则博引群书遵李善注《文选》之例;揣意摹情,则自发议论遵朱熹《诗集传》之例。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中谓其“笺注唐诗,援据该博。”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所注实多冗芜,不尽得古人之意,亦不尽得其所出。”清人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序》亦谓其“注则繁而复,解或凿而支”,故曾加删订。《唐诗解》有明末刻本,又有清顺治武林万笈堂藏书本。题李攀龙原选、袁宏道校之日本刻本《唐诗训解》,其中所谓“训解”者,亦多为唐汝询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