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总集。清王士禛撰。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后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称士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撰有《古诗选》、《十种唐诗选》、《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七言律神韵集》等多种。王氏论诗创神韵说。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始,王氏日取唐开元、天宝间诗诵之,对严羽、司空图二家诗论别有会心,于是“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序》),于是年年底编成此书,以倡导其神韵说。全书3卷,专取盛唐人诗,自王维起,至奚贾止。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而不录李、杜。其中选王维诗独多,至百余首,次则孟浩然、岑参、李颀、王昌龄四家,皆在30首以上,余者皆10余首或数首。凡42人,诗四百余首。此书出而争议颇多,赵执信《谈龙录》力诋其非,谓其所选“李颀《缓歌行》,夸炫权势,乖六义之旨。梁锽《观美人卧》,直是淫词,君子所必黜者”。阎若璩《潜邱札记》则论其校勘之误。几使王氏不欲流布此书,且毁《池北偶谈》之刻。后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亦云:“阮亭选《三昧集》,谓五言有入禅妙境,七言则句法要健,不得以禅求之。余谓王摩诘七言何尝无入禅处,此系性所近耳。况五言至境,亦不得专以入禅为妙。”乔亿《剑溪说诗》又编亦讥之曰:“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则日诵《唐贤三昧集》足矣,何假万卷为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持折衷之论,以为“《谈龙录》排诋是书,不遗余力,其论虽非无见,然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此书选面虽狭,然自有特色,问世后影响极大。原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因无笺注,故后人加评注者甚多,有吴煊、胡崇《唐贤三昧集笺注》,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又有潘德舆评点本、姚鼐评点本,光绪九年(1883)翰墨园所刊黄培芳批评本。又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后人有仿其体例续编者,如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